飼料是養殖動物的物質基礎。自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,抗生素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被廣泛使用,迄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,這段時間內,有其“功勞”,也有其“弊端”。
自1986年以來,歐盟多個國家已相繼“禁用所有的促生長性抗生素”,而且禁抗之后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疫病高發、產量下滑問題。專家們紛紛表示,國內畜牧業飼料“禁抗”已是大勢所趨,這有利于維護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,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。
2020年7月1日,是中國畜牧飼料行業必將永遠銘記的偉大日子。這一天,中國正式進入飼料“后抗生素新時代”。
在飼料“禁抗”時代,對飼料企業影響如何?對規模養殖,以及散養戶影響如何?用什么來替代抗生素?等等問題呈現在我們面前,下面豬之事帶大家全面“通透”的了解下飼料“禁抗”的一些概況。
一、飼料“禁抗”的原因
隨著規?;B殖的普及和擴大,對飼料功能需求越來越多,一些能起到較好功能的抗生素被廣泛添進飼料里,什么抗菌防腹瀉,促進畜禽生長,提高免疫力等等,不管豬群健康度如何,都在不停地飼喂著這樣的飼料,因為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可保證畜禽有更高效益。
日積月累,環境中耐藥菌持續增多,微量殘留在畜禽產品中的抗生素使人產生過敏反應,而人類需要依靠抗生素來防治疾病,病原菌的耐藥性正成為一個日益嚴重、不得不關注的大問題。
有些病原菌在人體中已出現了耐藥性,這可能會導致部分重病癥在臨床上無藥可醫,并且近年來抗生素使用向“獸用”傾斜明顯,抗生素濫用可能帶來耐藥菌、致癌等嚴重后果,所以,這種生產模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。
特此,國內用了70多年的抗生素飼料添加劑,在2020年7月1日這一天被強制逐步退出歷史舞臺。
二、飼料“禁抗”的時間點
農業農村部第194號文件公告宣布,自2020年7月1日起,我國飼料生產企業將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(中藥類除外)的商品飼料。
農業農村部還對養殖者生產自配料時的原料、添加劑和獸藥等使用提出明確要求,不能添加除抗球蟲和中藥類藥物以外的獸藥,凡違反本規定的,將受到相關處罰。
三、飼料“禁抗”到底禁的是什么
公告中要求飼料生產企業:自2020年7月1日起,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(中藥類除外)的商品飼料,此前已生產的商品飼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 年12 月31日。
也就是說,目前僅有26種藥物飼料添加劑在7月1日后將會成為歷史,并不是說所有的抗生素都禁用了,我國此次實施的“禁抗令”禁的只是涉及促生長用途的抗生素。
四、飼料“禁抗”對飼料企業的影響
飼料禁止使用促生長抗生素,行業會尋求一些替代品,或會對飼料生產成本有一定影響,但影響并不太大。但對一些地方的小飼料企業違規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將得到規范管理,市場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,也將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,是利好舉措。
在飼料“禁抗”的背景下,飼料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,龍頭企業憑借成本、產品線等優勢將持續擴張,市場份額將擴大。未來,飼料生產企業必須苦練內功,強化技術研發,降低生產成本,才能提高生存發展能力。
五、飼料“禁抗”對養殖業的影響
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抗生素能起到增強畜禽抵抗力、預防疾病發生、促進畜禽生長的作用,一旦失去抗生素的支撐,很容易導致畜禽抵抗力下降、疾病多發、生長緩慢等問題。
對于生豬養殖端而言,飼料禁抗,必然會對生豬的生長、飼料轉化率、疾病防控等方面帶來不利的影響,這一點,從歐洲此前實行飼料禁抗的經驗已經得到驗證。2006年,歐洲飼料禁抗后抗生素用量不降反升,主要就是飼料中促生長抗生素退出之后,畜禽出現腸道健康問題的增多,導致治療用藥的增加,這種情況一年后才有所改善。
對于很多中小豬場尤其是散戶而言,由于基礎性生產設施較為薄弱,飼料禁抗后,養殖難度提升或不小,面臨的也不只是生產效率和養殖成本的問題,而是成活率的問題,尤其是仔豬階段。
禁抗政策下,對生豬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或將促進生豬產能進一步向管理水平高、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傾斜,這就要求養殖者盡快尋找抗生素替代產品,并在畜禽喂養和養殖場管理上多下功夫,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整,養殖者要做好心理準備。
六、飼料“禁抗”后,有哪些添加劑可以替代
“禁抗令”的號角聲已響起,尋求和開發綠色、無污染、低殘留的飼料添加劑和技術方案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成為關鍵。
目前比較有效的替代品包括益生菌飼料添加劑、中草藥飼料添加劑,以及植物提取物、酶制劑、酸化劑和多糖類添加劑等。
七、飼料“禁抗”后,對豬市行情的影響
在目前非瘟背景下,行業還處于產能回升的階段,“禁抗令”的施行,或多或少也會對產能的恢復有一定的影響,而這一點,可能也會體現在豬價的影響上。
也就是說,在國內生豬產能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,飼料無抗的過渡期,由于仔豬成活率、肥豬生長速度等的降低,“豬貴”的局面還會維持,甚至可能在特定時間段內提升養殖成本,支撐豬價。
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咼于明說道,飼料添加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預防消化道細菌型疾病。而此類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飼養環境差,易于病原微生物生存,導致動物無法較好吸收飼料營養。
因此,一方面改善生產環境;另一方面不斷減少或抑制病原微生物,使得動物發病率降低,對抗生素的依賴程度就會不斷減少。進而實現飼料中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,將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保障,對消費者而言是有益的發展趨勢。
總的來說,飼料“禁抗”和養殖“減抗”是大勢所趨,站在長遠考慮,為了子孫后代的美好明天,都是極為正確的選擇,作為行業畜牧人之一的我們,都應該以身作則、行動起來,做好這項利國益民的大事。